9月25日,杭州亚运会武术比赛正在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进行,中国代表团高浩楠摘得金牌,中国香港代表团许得恩摘得银牌,菲律宾代表团的霍内斯·利亚夫雷斯 因索拿到铜牌。
中国运动员高浩楠在太极拳展示结束后,对观众席、裁判席行抱拳礼。他的抬手起势迅猛,抱拳时又倏然放缓,身姿挺拔,赏心悦目。
这也是武术赛场数见不鲜的动作。运动员入场、赛后接受采访、裁判员交接工作时,都能看到这个“招牌动作”——左手为掌,右手握拳,双手一碰,抱拳为礼。
抱拳礼,很多人都见过,在社交媒体表情包中,抱拳也是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到底代表什么含义?运动员们也有自己的理解。
马来西亚运动员陈昌敏从9岁开始学武术,至今已有16年。接下来,她将参加女子南拳南刀全能项目。她说,不同运动可能都有自己专属动作,但对于武术运动来说,专属动作必然是抱拳礼。
在她看来,抱拳礼是在表达尊重,“我们每一次进场比赛都要抱拳,这是对于裁判的尊重,对于场地的尊重,对于比赛的尊重。”
提到抱拳礼,一名正在观赛的新加坡运动员也用了“respect”来表达他的理解,“尊敬老师,尊敬裁判。”他说,在新加坡,有很多人学习武术,他很享受一个个招式、动作串联成武术套路的过程。
“看别人比赛感觉比自己参赛还精彩。”这几天,他看比赛看得津津有味,太极慢,南拳猛,武术小项各有魅力,“尤其中国队,不管哪个项目都好好看!”
记者在现场还遇到了2006年多哈亚运会武术套路女子南拳南刀南棍全能冠军毛娅绮。对于抱拳礼,她觉得也可以从武术的字面本身切入解读——“武”字即是“止戈”。
她说,在中国古代,拳头代表着力量,武术中右手握拳就是力量的象征。右手代表的力量被左手的掌克制住,代表武术真正的含义不是去发起战争、勇猛突进,而是我们用一种礼仪,去克制自己的蛮力。
“你光有蛮力,那就是一个鲁莽的人,但是有了礼仪之后,有了自我克制能力之后,就可以把武术的勇猛转化成更多的精神力量。”毛娅绮说。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各种形式的武术都是为了防身和军事训练而创。武术通常被称为“kung-fu”,即中文的“武术”,其被用作涵盖中国武术的统称。在体育竞技中,武术的英语也表述为“Wushu”,直接取用其词汇的中文拼音。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武术项目首次亮相亚运赛场,并一直延续至今。作为这项运动的发源地,中国毫不意外地在亚运会上成为“武林霸主”。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国队共摘得63枚金牌(共89枚金牌),77枚奖牌。
杭州亚运会的武术项目角逐正在激烈进行。截至25日,中国代表团已经获得男子长拳、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的金牌,中国澳门代表团获得一金一铜,中国香港代表团获得二银一铜。
武术是非奥运项目,推动武术入奥,是许多武术运动员的梦想。9月24日,杭州亚运会男子长拳金牌得主孙培原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就提到,他希望武术能够尽早进入奥运会,而自己肯定还会在体育领域或武术领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