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的法国,汽车在依着丘陵起伏的公路上飞驰,窗外是伸展到天边的农田,湛蓝的天空下白云像刚刚卷好的棉花糖,似乎触手可摘。坐在前排的Emeline扭过头来朝我们眨了眨眼,“Same question, 你这次旅行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我低头思索了片刻——也许是那一座座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堡吧,它们就像一本本摊开的古籍,待岁月消逝而去,后人驻足翻看时才会惊讶于其中的斗争与妥协,悲剧与阴谋,爱情与。不禁在心中暗叹:倘若回溯百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共同交织而成的权利游戏,就曾发生在身边。
此次法国之行,并非流连忘返于巴黎午夜的浮生若梦,也未曾重返南法尼斯小城的碧海蓝天,而是初寻了卢瓦河谷这个法国人眼中的“后花园”,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匆匆一瞥,却值得回味余生。
卢瓦河(La Loire)是法国的第一大河,全长超过1020公里,而在它的腹地,从卢瓦雷省(leLoiret)的叙利(Sully-sur-Loire)到安茹(Anjou)的沙洛那(Chalonnes-sur-Loire),280公里长的地区成为了法国最大的旅游景区——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在卢瓦尔河畔汇聚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其中大大小小的古堡有近300多座,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就有21座,皇家城堡更是瑰丽壮观,这里可以称得上是法国文化真正的摇篮。
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出发,乘坐TGV法国高铁两个小时即可到达卢瓦尔河谷高铁站(Saint Pierre des Corps)
如果预算充足,提前预定高铁一等座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我们到法国适逢大雨,但舒适宽敞的座位,安静整洁的环境,还有窗边的那盏小灯,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心里暖暖的,打开一部关于法国的电影,翻看两眼关于法国的书,累的时候欣赏下窗外的景色,旅途的惬意或许可以最大程度上冲刷掉长途飞行带来的劳累。 欧铁官网:
如果说布卢瓦城堡是法国国王最爱的城堡那一点也不为过,这个坐落在卢瓦尔河畔的城堡可以一直追溯到十世纪,是由当时继承了布卢瓦伯爵爵位的蒂博一世兴建,起初只是用于防御工事。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城堡不断的兴建,扩大,从中世纪到十七世纪近四百年间,这里更是成为了法国王室的御用城堡,先后又七位国王和十位王后居住在此。而建筑风格也随着年代潮流不断改变,最终形成了包含“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意大利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四种风格的建筑大杂烩,这也使得布卢瓦城堡成为了一本鲜活的法国建筑史。
穿过布卢瓦小镇,拾阶而上,经过一段缓慢的坡道后城堡的大门映入眼帘,大门上方精雕细琢着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骑像,周围则点缀着王室徽章的标志百合花,而门梁上面则刻着路易十二的族徽标志,一只刺猬。穿过幽暗的大门,宽阔的广场让人眼前一亮,倘若细看便会发现四面的建筑大相径庭,但都糅合在一起组成了布卢瓦城堡。
其中右侧建筑是参观的主题,因为这是由法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具争议的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修建的,房檐上整齐排列的贝壳,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维纳斯的诞生,这也是判定建筑是文艺复兴风格的重要依据。四柱支持的螺旋楼梯盘旋而上,其精美的雕刻装饰让人叹为观止,十分有趣的是,在外墙体上雕刻着许多口吐火焰的怪兽,原来这正是弗朗索瓦一世的象征——蝾螈(salamander),工匠们把这些蝾螈雕刻在外墙上,一方面彰显弗朗索瓦一世的皇权,另一方面他们坚信这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会吞噬邪恶火焰,点燃善良之火,因此可以保护城堡免于遭受火灾的毁坏。
弗朗索瓦一世兴建的宫殿,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旋转楼梯堪称经典 © D. Lépissier
在这座城堡中,吉斯公爵被杀事件成为了法国宫廷内斗的缩影,不折不扣的血腥权利游戏,残忍和恐怖的传闻,也让这座城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1574年,亨利三世在一片混乱中继承了自己的王位,彼时法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而当时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宗教大战,更令法国雪上加霜。在他的统治期间,一共爆发了四次宗教大战,他的母亲,来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却是个异常精明,阴险狡诈的政治老手,在她的协助下,亨利三世信奉的新教与有着西班牙王室支持、代表天主教的吉斯公爵达成了暂时停火的协议,但在平静水面下暗流却愈加汹涌。1588年吉斯公爵依仗着天主教徒人数上的优势,一举攻陷了巴黎并打算取代亨利三世。无奈之下亨利三世仓皇出逃至沙特尔(那时法国的宗教圣地),同年12月亨利三世假借召开三级会议,诱骗吉斯公爵到布卢瓦城堡。一声令下过后,早已埋伏在佛朗索瓦一世楼梯后面的20名刺客冲进房间,杀死了吉斯公爵这个亨利三世的眼中钉,肉中刺,紧接着吉斯公爵的弟弟吉斯红衣主教也被杀害。残忍无情的亨利三世下令立即将二人尸首焚毁,并将骨灰撒入卢瓦尔河中。这次血腥的谋杀以亨利三世保住自己的王位而告终,但当来年亨利三世准备打回巴黎时,却遭一名天主教狂热分子的刺杀身亡,心狠手辣之徒最终还是倒在了自己宿命的面前。
而在血腥“鸿门宴”的背后,亨利三世的性取向也成为坊间津津乐道的八卦,据说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小鲜肉,而他本人最大的爱好就是身披蕾丝绸缎,与“后宫佳丽”们一起招摇过市。这种荒淫无道的行径,也给布卢瓦城堡戴上了些许可笑却又荒诞的色彩。
城堡大门右侧有家十分不错的餐厅,装修也是格外的有特点,他家还有一个已经用了几个世纪的地下酒窖,可以参观。
布卢瓦城堡现在推出了夜晚大型声光秀,活动从4月2日持续到9月18日,其中6月-8月 开始时间为22:30,持续45分钟,声光讲解还提供中文支持,强烈推荐!
如果说布卢瓦城堡代表着法国旧日王室的辉煌与荣光,那么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就算得上法国贵族心血的传承与结晶。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许多文物古迹都遭到了浩劫,布卢瓦城堡也未能幸免,但从17世纪建成以来舍维尼城堡一直是罗特(Hurault)家族的私有财产,而在这里,更能够感受到昔日法国的贵族,是如何活在当下的。
由于一直是私产,城堡得到了很完善的维护,不同于布卢瓦城堡冷冰冰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处都透露着主人用心的装扮和设计,走过铺满碎石的小路,一大片柔软的草坪映入眼帘,笔直的道路穿过草甸直通城堡大门。这时一直阴郁的天空突然放晴,金色的阳光洒在城堡上,映入眼睛是一种如象牙般细腻,柔美的白。置身中轴线上望去,这不就是童话王国里最完美的古堡么?后来才知道,原来有此想法的不止我一人,漫画家爱杰(Hergé)在看到舍维尼城堡后,创作了风靡全球的《丁丁历险记》中穆兰萨尔城堡(Château de Moulinsart)的形象。
沿着笔直的道路走过去,城堡的女主人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她与我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丝毫没有想象中贵族的高冷与孤傲,而在她身边的则是一位头发花白却西装笔挺,谈吐温文尔雅的老管家,有那么一瞬间,感觉仿佛置身于法国版的唐顿庄园。
城堡的拥有者禹侯家族(Hurault de Vibraye)并不是王室成员,但他们从十三世纪开始就在朝廷当财政大臣,历任五位国王。如今的蔚伯雷侯爵一家住在城堡的右侧,而其他部分则对外开放。
老管家细心为我们讲述城堡的历史,带我们参观每一间房屋。从他口中我得知舍维尼城堡是卢瓦尔河谷装饰最奢华的城堡,在主会客厅的墙上,全部是用小牛皮装饰的墙壁,在保持美观的同时也保证了古堡内部的保温效果。而王室和贵族的餐厅也是有不同于寻常百姓家的区别,建筑要求餐厅与厨房必须分隔开来,那么如何才能保证食物及时送达呢?他们在餐厅侧墙建造了通道来联通楼下的厨房,菜肴就会由一个手工升降机从楼下直接传送上来,当时法国贵族们的礼仪和讲究可见一斑。
古堡中精美的挂毯再现了《奥德赛》里著名的希腊神话特洛伊王子掠夺美后海伦。在偏居一角的小餐厅内,城堡主人仍然完好的保存着他们平时就餐时的布置,精美的桌布盖在欧式圆桌上,整齐而干净的银器餐具摆放井井有条,餐桌中间还有一座透明的鹿头雕塑,一问才得知这是用一大块天然水晶雕刻而成,不菲的价值引得一行人连连惊叹。
拾阶而上,一对史前巨鹿的头骨化石挂在墙上,透着窗外,顺着老管家手指的方向望去,在繁华簇拥中一间精致的花房隐约可见。而就是这件不起眼的房子,跟卢浮宫里的国宝《蒙娜丽莎》还有着不解之缘,原来在二战初期,法国人为了保护卢浮宫内的瑰宝免遭厄运,就悄悄地将大批文物转移到局势相对安全的地区,那时《蒙娜丽莎》就曾被放在这件房子内,直至数月后被转移到了更隐秘的地区。
舍维尼城堡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蔚伯雷侯爵拥有的一百多条猎犬,狩猎是在英国和法国王室以及贵族圈中沿袭了多年的社交活动,而舍维尼城堡一直传承至今,在城堡外的一角寻着此起彼伏的犬吠声走去,一百多条纯种的英法三色猎犬出现在犬舍中。这种场面也是颇为壮观,每年夏天侯爵还会带领着猎犬进行两次狩猎活动,可以想象到一百多条猎犬奔跑穿梭在丛林中是怎样一番情景。
参观结束的尾声,我们在花房的咖啡厅见到了古堡的主人蔚伯雷侯爵,如果不是管家毕恭毕敬的向我们介绍他,很难想象面前的这个瘦瘦的中年男子竟然是这座四百多年古堡的拥有者,他穿着一件酒红色的毛衣,一条略显肥硕的西裤陪着一双普通的皮鞋,当他跟我们握手的时候我才注意到他手腕上还是一块普通而又破旧的电子表。交谈中他爽朗的笑声感染了所有人,不时的风趣和幽默让我觉得他特别像Mr. Bean,他告诉我,他的女儿今年4月份刚刚游览过中国,回来以后告诉他特别喜欢中国,希望将来在上海发展。而当我问他来这里参观的中国游客多么?他有些面露尴尬之色,每年打理整个城堡和花园的费用大概在300万人民币,而他去年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刚刚收支平衡。我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把古堡交给国家打理?他坚定地摇了摇头,“因为这是我的家,我把所有的心血都花费在维护这个上面,我热爱我的家庭。”
临别之际,蔚伯雷侯爵又再次跟我们一一告别,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游客了解舍维尼城堡,来参观舍维尼城堡。而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游客来到舍维尼城堡,不仅仅是为了帮助这个热爱文化,热爱历史,热爱遗产,热爱家乡的侯爵,也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法国贵族活在当下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而并非只借助讲解和想象来猜想几个世纪前王侯将相们的生活。也许在你流连忘返在精心修葺的舍维尼城堡花园中时,会发现一位步履匆匆的中年人,不要犹豫,走上前跟他攀谈,他会很乐意请你喝杯咖啡,给你讲一讲他的家族和舍维尼城堡的不解之缘。
巴黎城市视野(PARISCityVISION)公司提供班车服务,从巴黎出发,方向为舍维尼城堡及卢瓦尔河谷城堡。
1. 侯爵夫人刚刚把城堡外围的两层小楼改造成家庭民宿,每套房可容纳5-6人,提供免费早餐,需提前预定,详情可联系舍维尼城堡官网
2. 推荐奥赫勒蒂图瓦城堡酒店(Relais des Trois Châteaux),这里曾是修道院的一部分,距离舍维尼城堡仅800米,住宿包含早餐,酒店的一侧是已有两三百年历史的餐厅,这里白葡萄酒和烤鸭胸十分美味。
舍维尼城堡还提供多个宴会厅举办派对,聚餐,会议等服务,有钱任性的土豪可以登录他们的官网询价~
若有人要评选世界十大最美古堡,香波堡(Chambord)毫无疑问必定会榜上有名。清晨的森林中还萦绕着昨夜未散去的雾气,我们的车行驶在柏油马路上,道两旁全部是遮天蔽日茂密的大树,倏然越过一个山坡,树木像被斩断似的戛然而止,道路的尽头,一座宏伟的古堡群伫立在天际,透过氤氲远远望去,像海市蜃楼般不真切,如梦似幻,总想让人揉揉眼睛定神仔细咂摸。
这就是被人称之为卢瓦尔河谷“钻石”的香波堡,这里覆盖着5440公顷的土地,和32公里长的围墙,是唯一一个单独成为一座城镇的古堡。而香波堡的举世辉煌当然离不开亲手铸就它的人,法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虽然弗朗索瓦一世在军师和政治上表现一般,但他极其热爱绘画、文学和建筑,他为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他把卢浮宫从一座军事堡垒改造成收藏艺术的城堡,他也是第一位开始收藏绘画、雕塑等艺术品的法国国王。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言和绯闻有很多,而对于他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开明的君主,多情风流的情圣,骄傲自负的皇帝,追求艺术的狂热份子。
在十五世纪之前,香波堡由于物产富饶,盛产葡萄酒曾被当成皇帝狩猎时的行宫,弗朗索瓦一世每年只在这里住上几周的时间。而1519年后他决定大兴土木,将香波堡打造成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香波堡从修建到结束,几经周折,弗朗索瓦一世去世之前也未曾完工,直至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才算真正竣工。虽然历经了两百年多年,但它是为数不多的按照最初的原稿设计保留至今的建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达芬奇也参与了设计。
香波堡长宽各100米,共有440个房间,365座烟囱,13个主楼梯和70个副楼梯。中间是正方形的主堡,两侧则是6个圆锥行的交楼和连接主体的长长的翼楼,护城河环绕四周,背对着一片巨大而开阔的森林,旁边是曾经的修道院,如今被用作香波堡镇的政府议事厅和中学。走进城堡主体,香波堡最著名的双螺旋楼梯成为了整个建筑的中心,虽然外表看上去和布卢瓦城堡的螺旋楼梯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它是由两个独立的楼梯围绕着同一个轴心建造而成,这样每层都会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进出口,而同时上下楼梯的人不会在楼梯中面对面相遇,也避免了因此而带来的尴尬。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弗朗索瓦一世的情妇们进出皇帝的寝宫,而且不会因为撞见皇后尴尬而设计的,作为一个热爱美人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向来乐此不疲,就像他说的“没有女士的宫廷就像是没有鲜花的花园”。
而双螺旋楼梯这一设计理念与达芬奇的设计图不谋而合,加之弗朗索瓦一世曾邀请达芬奇到访卢瓦尔河谷,这也是为什么历史学家会认为达芬奇参与了城堡的修建。
这里到处都留存着弗朗索瓦一世的印记,随处可见的火蝾螈和和F字母仿佛像世人宣示着他至高无上的王权。在香波堡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内部家具和布置相对比较简单,只有国王来此暂住时才会把行李和家具搬过来,离开时又会随着一起带走。但自从凡尔赛宫建成以后,国王来此居住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法国大革命期间,香波堡惨遭洗劫一空,家具都被变卖,但主体建筑却得以留存,之后几经易主,辉煌一时的香波堡在风雨飘摇过后被收归国有,曾经王公贵族的歌舞升平也随着革命的兴起而一同飘散在往日的云烟中。就如同弗朗索瓦一世说的那样“一切都已失去,惟有荣耀尚存”。
香波堡现在开发了Histopad平板电脑历史导览系统,游客通过租赁平板电脑,可以在线虚拟还原香波堡原貌,同时平板电脑自带定位系统,讲解可以自动跟随游览位置进行切换,同时还有寻宝游戏,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互动体验。(个人感觉十分值得尝试,有中文版!)
尚特卢塔是此行中停留时间最短的一站,却是我最难以忘记的一站。这座尚特卢塔原本是尚特卢城堡的一部分,城堡本是由Ursins的公主Jean d’Aubigny修建于1713年,而后几经辗转在1761年被当时赫赫有名的舒瓦瑟尔公爵(Duke of Choiseul)买下,当时身兼重职的他因为政治意见与国王路易十五相左,被贬回自己的封地,但是德高望重的舒瓦瑟尔公爵仍旧受到朝廷内众多大臣的尊重,跟随他一起回乡或者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而公爵本人为了感谢这些人的支持,便找人修建了尚特卢塔这座象征着友谊的建筑。
巧合的是,18世纪中期,中国风风靡欧洲王室贵族,成为了上层阶级人人趋之若鹜的潮流典范,因此尚特卢塔也被设计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中国塔。但在舒瓦瑟尔公爵过世后,家族因为过度挥霍欠下大量外债,而不得不而变卖城堡,1823年法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心商人La Bande Noire买下了城堡,并把城堡当成原材料拆解卖给其他人……(商人简直是不择手段),唯有尚特卢塔保存至今。
在尚特卢塔门口,我们见到了如今它的主人,一位头发花白却依然精神抖擞的老人。从老爷子的口中我们得知,这片土地在城堡被贱卖后流落到了一位公主的手上,而他的曾祖父是当时一位很有名的园艺设计师,与这位公主也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后来公主索性就把这里赠送给了他曾祖父,于是他们便世世代代守护着这里,直到今日。
7层的高塔有44米的垂直距离,年近80岁的老人仍旧坚持着陪我们登到塔顶,为的只是向我们展示这片土地曾经的繁华景象。尚特卢塔如今已显得有些破败,老人告诉我们,他很想把高塔还原成最初的样貌,但是维修的费用实在是太高了,单单高塔的一扇窗户就需要5万欧元,而整个塔一共有四十多扇窗户。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座塔的历史,老人潜心研究了多年的中国文化,他跟我们讲到了气、太极、八卦、风水,讲到了中国的园林艺术,最后还饶有兴致的带我们参观了他自己根据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建造的园林。老人站在花坛边,就像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在向大家炫耀着自己的宝藏,等待着被人夸奖。
临别之际透过窄窄的小路回望尚特卢塔,老人一直站在入口处向我们致意。我的心底也泛起阵阵涟漪,从未想到会与18世纪的中国有这样一次别样的邂逅,也从未料到在离中国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国度,会有一位耄耋之际的老人,对中国文化,对建筑古迹有着这样的挚爱。我想法国人对于艺术的热爱或许真的来源于骨子罢,他们守护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坚持,更是感动。
尚特卢塔(Pagode de Chanteloup)距离昂布瓦兹城大约20分钟车程,可以作为途中的休息参观点。
每年夏天这里都会举办大型的活动,另外也可提供举办婚礼,户外派对等大型活动,详情可以关注官网:
法航今年夏天开通了北京往返巴黎戴高乐机场的新航班,每天两趟。个人十分推荐深夜航班,这样在飞机上休息一晚到达巴黎时刚好清晨,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旅途带来的时差。
另外,在全新的法航客机上,还会提供精致品味的香槟与葡萄酒,两者皆由2013年全球最佳侍酒师Paolo Basso精心挑选。乘客可从2份热菜中任选其一。在飞往部分亚洲目的地的航班上,法航还将提供当地的特色菜肴。最后,乘客还能品尝一杯咖啡、茶或消化饮品。
根据航班的飞行时长和时刻表,法航将为乘客提供点心或早餐,其中包括一份热食。在航程更长的航班上,乘客可享用包含甜味和咸味饼干、三明治和冰淇淋的自助餐。法航还会提供一系列冰淇淋,供乘客直接在座位上挑选。